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等的问题、错误,应给予足够的谅解、宽容、接纳,同化、教导、引导,熏陶、感染、期待。如果教育过多使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进行耐心教育,只是进行简单的对错判断、严厉指责,并且不予以宽容,学生的悔悟无处栖息,受教育权力和转化的机会被无情剥夺,学生怎能得到进步呢?(2007年11月26日《德育报》雷泓霈《“判官思维”要不得》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有真正的教育。而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当我们不能走进学生心灵时,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措施”“手段”“技巧”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所产生的教育期待也会昙花一现。(2007年12月10日《德育报》王志刚《我的“心语聊天室”)》用童心解读童心只要我们俯下身来,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以儿童的心灵去感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以一颗童心去解读童心,就会真正走近学生,体谅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就会感到我们和儿童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在风儿的吹拂中奏着相同的旋律,一起演奏和谐优美的乐章!(2007年十一期《班主任》李素艳《用童心解读童心》)教育不能千人一面大同小异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2008年第一期《天津教育》郑渊洁《话语》)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真实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体现。他的名言是:“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不能轻看游戏这一童年的身体生活。游戏的意义还不只是具有帮助儿童成长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真实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没有身体游戏的童年注定的残缺不全的。(2007年第七期《教师博览》朱自强《让心为新鲜的一切而跳》)
f不能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在儿童时期,游戏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游戏专家,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能养成创新规则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能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体验。(2008年第十一期《人民教育》陈钱林《幸福为本》)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引导差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拼搏,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