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道,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早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减退,筋骨不舒。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倦乏力,腰膝酸软等。二、常见症候症候施护(临症辩证护理)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1)复位后,管型石膏固定46周,(2)伤后抬高患肢,应早期进行膝关节、趾关节的屈伸活动,(3)早期可遵医嘱采用活血淤药物外敷。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1)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做适当固定后即可扶拐逐步下地但不负重行走。(2)关节面塌陷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行手术治疗。(3)有明显移位者,复位后科观察肿胀程度,肢端血供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解除外固定后,可遵医嘱以活血舒筋通络类中药熏蒸、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术复位外固定护理1、夹板外固定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f(2)手法复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位。(4)注意观察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皮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可用中药药棒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6)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而形成压疮,保持下夹板的清洁。(7)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蒸、熏洗、中药贴敷、中药热奄包等进行活血、舒筋、通络治疗。2、石膏外固定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洗后换药。(2)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3)患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4)石膏未干固护理A、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