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土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虚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除屈原以外,小石先生最喜爱与崇敬的诗人就是杜甫。小石先生称赞杜甫是一位“诗国革命家”,作诗总是以求新为贵。老杜以诗描写时事,为诗之历史化;以诗发抒议论,为诗之散文化。至于老杜冲决旧藩篱,化赋为诗,在诗史上独辟一途,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杜诗含英咀华,深得其中三昧,多发前人所未发。小石先生对杜甫的挚爱是深厚而绵长的。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南京大学纪念校庆举办的讲座中,七十三岁高龄的他以抱病之身,走上讲台,满怀激情地把自己最喜爱的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精华《北征》与《羌村三首》介绍给广大师生。听众很多,除了中文系的师生,还有外系师生,整个大教室内座无虚席。无论是在当年的中央大学,还是在以后的南京大学,胡小石都是最有学术威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授课之余,先生常邀学生数人,或是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或是去清凉山扫叶楼饮茶品茗。先生好昆曲。抗战前,苏州昆曲到南京演出,已没多少人听,而胡小石每场必到,他与黄侃教授总是合买几十张票,邀请弟子们观看。每到精绝处,他一鼓掌,学生就在后排响应,齐声叫好,向演员表示鼓励。弟子们时常到家中拜访,师生谈笑风生,乐此不疲。每到就餐时分,弟子起而告辞,他总是热情留客吃饭。当时市面上柴草紧张,保姆见胡小石又留客吃饭,面带难色:“先生,家中没柴烧了。”胡小石慨然应答:“不要紧,把我书房里的报纸拿去烧就行了。”读到这般雅事,今人笑则笑矣,但先生在举手投足间蕴藏的匠心,却是让人深味。胡门弟子、著名教授程千帆曾忆:一日,先生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拿着书唱了起来,唱了一遍又一遍。五六遍之后,先生把书一掷,对诸生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胡小石的唱念和掷书,完成的是一次次漂亮的以心传心: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夫复何言?(选自《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有删改)资料链接:小石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是没有“课堂”界限的,一遇有机会,他就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或是看戏曲演出,或是去踏访古迹,或是一边品尝传统佳肴,一边谈今论古,在潜移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