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柳永词语言上的特点。2.理解词中的“春愁”所表现的情感。3.领悟和学习词中蕴涵的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教学过程
结合ppt中的第一页1、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但柳永在《鹤冲天》中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诗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2、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3、因词引发战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4、以词唱合:生活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以对柳永的认识,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伫zhù黯à
阑lá
2、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并结合下文的注释,理解本词的理解。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长久地倚靠着(栏杆)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微风(拂面),极目远望(春天景色),(触发了)相思之情,沮丧忧愁的心情萌生在天边。
f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碧绿的青草(掩映)在夕阳余晖中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里,没有言语,(因为没有)谁理解凭靠栏杆(远望时)的心情。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打算不受约束地放任狂纵一次,想要用喝醉酒(来忘却相思),面对着美酒(放声)歌唱,勉强取得欢乐,(可)还是(觉得)没有(什么)趣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