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互救根据师生受伤情况,自救互救组开展救助工作。1学校卫生室、后勤部门迅速在疏散地设立临时救护点,组织救治。2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救助,配合、协助校卫生保健员对轻伤者给予必要的消毒、清洗、包扎等医疗处置。3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4安全办公室以及后勤部门检查学校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5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
f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四)教育安抚突发地震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
等心理问题,各班主任立即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五)灾情报告突发地震后,应急疏散组应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收集学校地震应急中采取的基本措施,起草“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组长审阅、批准,震后半小时内将“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报教育办,由教育办上报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无新生重大灾情的,震后2小时、小时内分别做好续报工作,以后每天报告1次。
(六)震后教学保障1安全保卫组震后应立即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校舍受损,应对其进行封闭,并组织安全鉴定。2校舍受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教学点。
(七)应急结束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六、保障措施:(一)由教导处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班级分布等情况,在学年初(即9月初)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并印发到全体教师,在各班级张贴公布。学校班级分布等因素有变动的,应在变动后15天内更新“应急疏散路线图”。
(二)办公室制定“学校应急通讯录”。内容包括: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及下设各组人员办公室、住宅电话及移动电话,教
f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及上述部门相关负责人的移动电话等。各班班主任应当建立“学生家长通讯录”,报教导处备案。
(三)教导处在师生中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组织。并结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地震科普、医疗救助等基本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