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主要交通方式的选取都是长期规划内容。交通流决定线路技术等级,输送和吸引的总规模决定一定时期路网总规模,资金筹集量决定一定时期建设总规模,来自经济、环境的触发机制决定建设顺序。这些属于中近期的建设规划。从规划角度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决定供需均衡,所以交通规划应更加着重分析运输供给。
3、结构分析与趋势外推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规划意味着设计未来,故预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事物可预测的依据是相对稳定的结构。根据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中阐述的观点:当事物的结构或结构法则发生变化时,事物处在动荡之中。从哲学角度讲,事物在发生质的转变,此时预测结果没有准确性可言。随着时间的延长,事物的结构往往会改变,基于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趋势外推的结果会越来越不准确。所以规划期不同,采用的预测方法也应该不同,较短时期内,可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外推未来趋势,长期内必须通过分析事物内在结构来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但不管预测多长,都只能选取与待预测事物相关性大的历史数据。
4、近期规划采用主客均衡分析法,长期规划采用本体论分析方
法
不同时期预测的差异要求不同规划期采用不同的规划方法。长期必须采用本体论的规划方法,短期规划采用本客均衡的方法。
本体论的方法立足于交通系统中交通资源的本质特征,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即通过分析交通系统本身高度稳定的结构性因素来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具体来说,本体论的方法要求按照以下四条原则来完成综合交通网的规划:①交通系统与其运行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构。交通系统是一个耗散系统,只有最低成本的运行才能保持其长期稳定性。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交通区位线耦合,或说附着在地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自然交通资源的地理分布结构相同或近似相同。②交通系统与其服务的经济系统同构。综合交通系统由不同的运输方式
f构成,每一种运输方式有各自的技术经济特点,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我们必须尽可能发挥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才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所以提供的运输方式必须与国民经济系统所需要的运输方式相同,即运输方式的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同。③交通网络的结构层次与行政管理权限的结构层次相似。国家行政管理的目的需要交通条件支持,所以交通系统必须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各国的行政管理权限大体都是由中央、地方、县市逐层往下延伸,每一个层次的政治中心向其管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