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的功能,得出整个因子的载荷与权重,最终计算出整个广州市各区的综合得分,借助这种手段来表达综合竞争力的现状。
22空间分析法。在文章中我们选取部分的指标,应用ARCGIS软件的部分空间分析功能,在空间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在空间上清楚明了地得出其现状的分布,有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和对比。
三、广州市各区的三次产业的经济密度
经济密度是衡量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的指标,在本文中我们把经济密度作为衡量区域内部各个不同地域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单独列出来,主要的目的是分析广州各个区内部的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通过对这个指标的衡量,得出城市内部的各区域间在经济上的差异,为我们做出广州市各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做出一个初步的讨论与探索。
我们从广州市各区经济密度图(图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经济密度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浦区、萝岗区。这些区域的经济密度已经超过了100。甚至越秀区的经济密度达到了4118,这些地区清楚的高于其他区地区,在密度图中,红色表示经济密度高,颜色渐变至绿色,表示最低,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从化、花都的经济密度很低。
图1:广州市各区三次产业经济密度图
产生经济密度的原因有很多,产业的类型、集聚程度以及交通的通达性都会直接间接的影响到三次产业的产值以及在空间的分布。在广州市各区三次产业经济密度图中可以直接看到越秀区的经济密度达到了最高,继而向越秀区周边的天河、海珠、荔湾、白云缓慢降低,最后在从化和增城、花都达到了最低值。这与我们在本文的上一部分三次产业产值的现状中的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的,进一步证明了广州各区在产业方面的各区竞争力的现状。也完全符合产业经济密度由市中心向边缘郊区缓慢降低的普遍规律。
四、广州各区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1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建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主成分分析模型是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利用同组内的变量之间关系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内相关性较低,每组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成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大的部分信息,可以通过以下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X1=a11F1+a12F2+…+a1mFm+a1ε1,
X2=a21F1+a22F2+…+a2mFm+a2ε2,
…
Xp=ap1F1+ap2F2+…+apmFm+apεp,
其中:X1,X2,X3,…Xp为p个原有变量,是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