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方点评等至少每月一次,其他专项处方点评至少每季度一次。
三、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深入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20182020年重点在以下11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2018年三级综合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对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
4
f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切实做好“针灸全科化”诊疗模式推广工作。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省、市和县(市、区)的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划以及相关指南,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肿瘤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鼓励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和上下协作关系,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逐步形成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先导,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在医保政策支持基础上,三级医院均要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
5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