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材料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肖劲松来源:《经济》2019年第02期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纷纷在新材料领域制定出台相应的规划,竭力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2009年,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位列其中。迄今,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新材料”概念从不为人知,到如今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寻常百姓之中,成为普遍共识。而且新材料产业发展不仅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新动能,成为重大工程、国防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的支撑和保障,引领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十年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自从2009年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势企业日益壮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国防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2016年以来,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原材料工业各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战略,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从2010年的6000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近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2(数据来源《新材料发展指南》),是“十一五”末的3倍。2017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18万亿元(2016年、2017年的数据引自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和赛迪顾问的相关年报)。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位于世界前列;新材料品种不断丰富,门类逐步齐全,性能日益优化,基本满足了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
六大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近10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底子薄,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和开发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材料先行”战略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大量高端新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亟待提高;创新能力薄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