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性免疫功能,对正常雌性小鼠免疫功能也有增强作用。大豆属于常用食品,安全性较高,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亚洲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与大量摄入豆类食品有关。可见,大豆异黄酮作为抗癌药物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2白藜芦醇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1940年Takaoka从毛叶藜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酚化合物,是植物为抵抗外界刺激如紫外线、真菌、病毒感染或机械损伤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7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包括藜芦、决明、虎杖、葡萄、何首乌等3。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学作用。尤其是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
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是促进血管增生和形成的最重要的因子而
f之一。曹文涛等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发现白藜芦醇能够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主要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4。以白藜芦醇作用于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到Res中、高剂量组瘤重和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904%、4966%,而且Res中、高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提示白藜芦醇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
gcell
ucleara
tige
,PCNA为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多肽,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越活跃,其PCNA表达水平亦相应增高,因此,PCNA的表达水平反应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田雪梅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3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为33%±6%,明显低于对照组87%±7%;同时Bcl2蛋白表达也降低了,提示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关系5。由于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自主性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后形成的凋亡小体会被巨噬细胞吞噬,不产生炎症反应,因此开发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药物也是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普遍的一种生物学行为和最本质的特征。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肿瘤转移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