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努力探寻中国电影的创新之路。它的成立,标志着“新兴电影运动”正
式全面展开。
第一阶段(1933年):左翼电影的迅速崛起:《三个摩登女性》、《狂流》
第二阶段(19341935年):左翼电影在曲折中发展:《渔光曲》、《新女性》
第三阶段(19361937年):新兴电影运动的重新高涨:《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
2、在中国电影史上,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为什么?
新兴电影运动在1933年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制片业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影片公司
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制片方针,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转变为服从现实需要,注重维护民族利益、关心国家命
运,表达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一大批表现新的思想、描写新的内
容的影片陆续上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33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电影年”。
3、什么是“国防电影”?其代表作是什么?
一种是广义的,即通过宽泛的取材,反映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下的各种现实生活问题。属于这类的影片
有:洪深编剧、程步高导演的《新旧上海》,蔡楚生编导的《迷途的羔羊》,欧阳予倩编剧、程步高导演的《小玲
子》,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压岁钱》,沈西苓编导的《十字街头》,袁牧之编导的《马路天使》,沈浮编导的
《天作之合》等一批富于批判意义的作品。狭义的“国防电影”,则是专指直接反映抗敌斗争、号召大众团结御侮
3
f的影片。其中以《狼山喋血记》和《壮志凌云》为代表。
4、左右翼电影人围绕“软性电影”展开的论争说明了什么?
“软性电影”论者钻研电影特性,尊重艺术规律,强调运用电影特有的形式和手段,表现和传达感情与情绪,使观
众产生共鸣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慰籍。他们抵制“意识一元论”,反对空洞的宣传,认为这样会把电影变成枯燥
无味的思想教材。应该说,他们的这些主张在理论上是有可取之处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助于国产影片艺术水平的
提高的。另一方面,“软性电影”论者在强调电影的艺术特性的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反对宣传和教育。特别
是在论战中,把当时的新兴电影创作及其理论当作抨击的目标,实际上使自己置于进步的对立面。
第四讲
选择题:
1、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是(A)。
A、中国电影制片厂B、中央电影摄影场C、西北影业公司D、东北电影制片厂
2、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表现民族团结抗日的故事片(B)。
A、《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