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民教育扎实推进“三创”工作
县政协委员李文华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项工作是惠及广大市民的“德政工程”,是深得市民拥戴的“民心工程”,是创优发展环境的“素质工程”。现在,街道干净多了,城市靓丽多了,生活环境有所好转。但相较于创建过程中的硬件变化而言,创建过程中的软环境市民文明素养,还亟待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亟需加强。
一、市民文明素质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的经济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市民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民文明素养远远跟不上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需要,不少市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意识淡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种种不文明现象俯拾皆是。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垃圾不入箱等现象随处可见;流动摊贩每到一处,弄脏一片;随意损坏公共设施,公共场所言谈举止粗鄙不堪;有些家长成天打牌,全然不顾孩子的成长;有些年轻人无所事事,在街上东游西荡,没事找事,甚至胡乱滋事。这些缺乏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也影响了我们全县的文明形象。
同时,交通法规意识差。相当数量的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按规矩走路。城区有众多的红绿灯、斑马线,除汽车外(因为电子监控要罚款),红绿灯对某些摩托、自行车、行人形同虚设;出租车司机街道上随意调换方向;“摩的”非法载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汽车逐渐进入市民生活。而城区、居民小区缺乏公共停车场所,城区车辆无序停放现象严重。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教育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具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特别突出知识教育,对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难以持之以恒;二是家长特别关注孩子身体成长和文化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品行的关注度远远逊于前者,而能起到良好身教的家长也难以作出乐观估计;三是最主要的宣传媒体例如电视台等对市民进行社会公德、文明习惯教育方面也着力甚微,商业广告、甚至低
f俗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鲜有对市民进行文明教育的公益广告等;四是网吧等场所不时所传播的不良内容,也对部分市民和不少青少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二、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的建议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针对我县市民文明素质现状和市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建议:
(一)(二)(三)
制定宜章县文明市民教育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