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原则:一、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二、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原则;三、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一、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难处和制定的依据1、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困难:(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健康标准很难;(2)、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3)、心理健康标准是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技术和范围,分歧较大;4、制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5)、标准的制定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2、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依据(识记)五个视角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异常。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依据的。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二、1、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曼所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影响深远;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标准12条。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1)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佐斌1994年研究归纳为六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2)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著名学者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广泛:它们是乐于工作、乐于交往、接纳自己、适应社会。3、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心理健康表述为:(1)智力正常是基础,(2)关系协调是关键,(关系协调分为四种关系:人己关系、人人关系、人事关系、人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