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方略
近年来高考区域地理部分命题有一种趋势: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材料来自热点问题,但设问强调了地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强调区域性,突出了区域特征。对区域问题,考生先要能判断区域空间;此外,从区域空间去思考问题,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7年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略一了解区域地理知识结构,重组高初中地理知识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研究区域地理往往从自然条件到人类活动。其中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比如各区域间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等。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了解掌握知识结构是进行知识重组的基础。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f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河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二建立空间概念,准确完成区域定位重视区域地理复习,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无论大小完全铺开,但要以热点区域为中心,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整合到区域中,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有关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类题目。空间定位准确与否不仅关于位置的题目拿不到分数,还会直接影响对其他题目甚至其他科目的解答。确定区域位置,学会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在阅读区域地图时,利用图中的经纬度,是确定区域的重要手段。如欧洲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35°N~60°N和0°~60°E的温带地区。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纬3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