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金融业正能量支持文化改革发展
近年来,周口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上级金融机构关于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支持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新跨越。截至2013年3月末,全市银行业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05万元,同比增长5627。主要做法形成了共谋文化改革发展合力。全市各金融机构按照文化建设工作总体要求,主动发挥金融职能,通过召开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分析研判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形势,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为全市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和资金后盾。开辟了金融信贷绿色通道。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企业“短、小、频、急”的用款特点,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对文化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为广大文化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创新了金融信贷特色产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新特点、新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服务模式,满足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强化了支持服务文化改革发展意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服务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为己任,增强大局意识,主动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弱势文化企业制约信贷支持能力。我市文化企业大都存在着产业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产权关系不明晰、信用状况差、资金回报周期长、现金流不稳定等不利因素,从而造成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较高,加上金融机构存在较强的避险意识和谨慎心理,制约了我市文化企业的发展。文化企业提供有效担保能力较弱。全市文化企业普遍存在“小、少、乱、散”现象,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抵押品和专业的文化产业担保公司等,严重制约着金融系统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1
f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我市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较少,造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化低、知识产权质押价值难以界定、权利归属难以确定、处置流通难等问题普遍存在。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缺乏动力。由于中小型文化企业贷款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利润贡献度较小,贷款风险较高;政府对金融部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还缺乏比较完备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扶持政策,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期望值不高、积极性不足、主动性不强。对策和建议大力培植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