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教育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编写人:孙忠信审核人:孙家前一、学测要求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二、预习自学展示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人民群众含义:注意:人民群众的主体是。英雄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具体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K12学习教育
fK12学习教育
三、合作探究展示探究一: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民以食为天”,哪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主体是谁?所以,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的历史。探究二: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来生产……从上面的诗歌中你能品味出什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什么作用探究三:有同学提出: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的,《阿Q正传》是鲁迅写的。许多科技发明、文艺作品都是个人的成果。这一现象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这一观点是否矛盾?学法指导: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探究四: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只因29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险
K12学习教育
fK12学习教育
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秘密签下“生死契约”,率先实施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这场改革后来得到政府的认可,推广到全国。“大包干”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思考:这属于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何作用?
四、练习检测反馈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