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面的技术提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先,针对自动化程度落后的企业,基于我所多年来在汽车、装备、印刷、有色金属、半导体、军工等行业装备研制和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等方面大量案例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助自动化程度较为落后的制造企业提升其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其次,针对“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部署的基于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我所也已经提前做好了技术研究和攻关的部署,并提出了新的技术理念。早在2009年,沈自所在王天然院士的带领下参与撰写了《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其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泛在信息化智能制造”的理念,即多维度、透明化泛在感知发展,促成了以泛在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一代基于泛在感知的信息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泛在信息制造”时代的到来,这也成为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预见,泛在信息制造系统将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重构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为用户提供更加透明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将最终成为人机和谐的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针对上述的研究方向,我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前沿探索项目先导专项“海云网络环境下的新一代物理信息感知系统”,将对云制造服务、服务合成引擎、语义化信息集成、数字工厂库的建模与仿真、软件定义的生产控制网络、生产系统结构的模拟与仿真等CPS型智能制造的相关关键技术的突破发挥重要作用,对实现基于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可动态重构的模块化智能制造新模式,以及构建未来智能工厂技术体系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前沿研究的布局,我们正在探索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和可动态重构的模块化智能制造等新的基于CPS的智能生产方式及其相关技术体系,从而应对未来智能制造的技术需求。沈自所基于上述布局,应该可以满足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本报记者:德国作为制造业的强国,且拥有全球最大的商务软件企业SAP,他们提出的“工业40”应该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合作。请问沈自所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智能制造与德国的“工业40”之间关系的?刘意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旨在通过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最终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梦想。“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想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