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摘要: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关键字: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协调可持续正文:21世纪是人类充满希望的新时代,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且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后,在这种世界性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口号声中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命题。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迫切性的问题。一、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1)只有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
(2)人类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中国
1
f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