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如何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样品接收与开启操作严格按实验室标本接收的SOP进行。
4232标本离心时,由于不平衡造成的严重后果或移动标本时标本的溅出、泼洒和试管的破碎等出可造成严重污染。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1)工作人员离心时严格按照离心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离心前检查离心机状况及离心平衡状态方可开始操作。(2)在离心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4233加样及后处理形成的污染器具,废气、废液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
(1)要求工作人员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识。(2)严格按照二级生物安全的生物防护标准,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3)样品容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制品。样品容器应当坚固,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4)加样仪使用一次性加样针,防止加样针的刺伤,防止废液飞溅到身上、眼里,若发生此类情况,立即按应急程序进行处理。应设置洗眼装置。(5)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6)样品接种后将其固定在架子上,尽可能使容器保持直立。(7)当天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处理。(8)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对产生的废液,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4234检验后的阳性标本处理,按照《标本高压灭菌标准操作规程》GZBCSOPJY04300处理。424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应当立即按照《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事故处理与报告管理规定》GZBCLABMR1000处理。4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危害评估431危害程度分类4311分类等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
immu
odeficie
cyvirus,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
odeficie
cysy
drome,AIDS)或称艾滋病的病原体。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4312不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