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不少教师和家长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连那些数学基础很好的同学也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我想并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普及,而是多方面的因素。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些想法。一、教学中要精心备课、讲究方法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经历算法探索、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计算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但计算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如何能让单调的数字变得活泼,干巴巴的算理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平均分,当分得不够时就出现余数,让学生明白余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理解有余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另外,在教学用竖式列除法算式时应抛弃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教学在于教师通过板书和口述让学生领会、模仿如何列竖式计算,至于原因并不重要。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口述出每一步的原因,能明白为什么商在这一位上,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f二、按照课标调整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作了一定的调整,要求: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要求。有些教师就会放松对计算的要求,对学生的训练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也是造成计算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其实在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解决认数和计算问题授课时数占的比重很大,足以说明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一)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看题速度非常快,几乎一扫而过,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32看做2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把运算顺序前后颠倒。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速度不要太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要和原题对照一下,从而减少因为误看带来的计算错误。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