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俗的改造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30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
f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3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的“‘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受到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我国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2《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3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34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A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确立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创立D现代经济体制趋于定型35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战争与和平》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