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按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运工程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石油工程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是石油生产的主体部分。
我国的石油生产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探索时期建国前的历史时期
近代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从1859年开始的。作为动力资源,石油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1867年美国开始向我国出口“洋油”。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洋油”。在列强向我国输入的商品中,石油产品量列为鸦片、棉纱之后第三位的大宗商品。“洋油”的倾销垄断了中国市场,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抵制倾销,中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在台湾苗栗1878年钻成,这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陕西延长1907年钻成“延1井”,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新疆独山子钻成了近代油井。这些油井都是采用机械设备钻成的,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来的手工操作和以畜力为动力的石油开发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古代石油事业因此发展到近代石油工业阶段。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基础仍然极其薄弱。1949年年产天然石油不到7万吨。在1904~1948年的45年中,旧中国的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中国是外国油品的倾销市场。
二、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60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有一定工作基础和已发现油田的陕、甘地区为勘探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工作。解放后,玉门油矿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玉门油矿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