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1、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多样化,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旅行路线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2、活动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更加关注活动的实践性,避免只让学生简单地参观和听讲解,而是应该设计更多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感性认识,
f提升理性思考。此外,研学旅行还包括“研”,也就是学生要在旅行的过程中,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3、活动过程的自主性,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出行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自我约束、管理和服务,减轻教师组织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查阅和准备与考察目的地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旅途中轮流担任讲解和导游,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结束后,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交流展示活动,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收获,还可以主动搜集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对下次出行提出合理建议等。
三、支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一)自然主义教育:研学旅行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在中西方都源远流长,它代表了一种遵守自然秩序、遵从自然本性的教育观。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通常上溯到亚里士多德,中间经夸美纽斯、卢梭正式确立,最终发展成为颇有影响的教育流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反对经院派的教育方式,主张受教育者应该走到大自然当中,直接学习自然知识。因此,那种灌输型的教育就是违背了知识传授的规律。他主张,旅游与体验的教育方式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通过旅游体验,学生可以了解并探索自然本质以及人类所创造的事物的规律与特点。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巨擘,他主要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顺其自然与主体的自由性。正如康德所说,卢梭发现
f了人的内在本性。中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更是源远流长,道家应该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鼻祖。道家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个人的成长要遵循一种自然而然的法则,向自然学习,正所谓“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