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急性单纯阑尾炎)2016年修订版
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
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或10余小时或转移到右下腹痛。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7)B超、CT影象学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f(二)证候诊断1瘀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3热毒证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二、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内治法多用于手术前后以增强体质,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二一般措施1给予外科二级护理,短时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甲硝唑等;使用解痉剂如654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色、舌脉,以及右下腹疼痛及全身发热等情况。
f三辩证选择口服药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瘀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腹泻热方名: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药物:生大黄15g(后下)牡丹皮15g桃仁10g冬瓜
仁10g芒硝8g红藤12g青皮10g枳实9g厚朴9g丹参6g赤芍10g,如恶心呕吐重者加法半夏、竹茹。
用法用量:水煎,200ml,每服100ml,每日2次,每日1剂。
2湿热证治法:通腹泻热,利湿解毒方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