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智慧、眼界伽达默尔: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第三节中国美学的发展
1儒家(其思想发展分三期:孔孟、宋明理学、熊十力至牟宗三以及唐君毅)P30孔子:思想范式的创造者以“仁”为根据,以“礼”为保障重内在人格修养和外在事功建设对己强调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对外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仁政”,信奉性善论,高扬人的主体人格精神,只有有了“不忍忍之心”,才能“行不忍人之政”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2道家(比儒家更具有哲学气质(老子)和艺术精神(庄子))P33道家在先秦的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杨朱和早期隐者全身避害第二阶段是老子:“曲则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三阶段是庄子:美学观念自然、平等、自由、超越、通达
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P38
美学研究对象是情感和感性的认识(鲍姆嘉通)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黑格尔、丹纳)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经验(近代以来一切心理学性质的美学基本上是这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全面地表述则是:以艺术活动为重点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关系。
2所谓审美活动,是指人与对象合二为一的具体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而又特殊的人生实践或生存行为,是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P40
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特殊的”人生实践?
P40
第一,审美活动是后发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第二,审美活动不是物质功利性的活动,即它没有具体的实际考虑,也不能解决我们物质
生存方面的实际问题。
2
f第三,审美活动是“奢侈性”的精神活动。第四,审美活动能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4人与外界的关系基本上有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两种,精神关系的基本类型又有认识关系、伦
理关系、审美关系等。
P41
5所谓审美关系,是指人与对象之间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关系,是审美活动中内在于审美
现象中两个基本点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P41
6审美关系内涵的理解
P41
第一,审美关系不是抽象的景致的关系,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
第二,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变化的、动态的,即它随着对象与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构成审美现象的历史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特点。
第三,审美关系中的人即审美关系主体,对象即审美客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确证,共
生共存。
第四,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