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面对高校扩招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历史文化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全院师生精心准备、齐心协力,较为出色的完成了2006年就业工作。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一、毕业生情况我院今年共有毕业生104名,其中历史学专业(师范类)74名(男31人,女43人),博物馆学(非师范类)30名(男10人,女20人)。均为统招生,无定向或委培学生。毕业生来源于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省级优秀毕业生1人,校级优秀毕业生4人。截止2006年5月30日,保送及考取研究生1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46;实际签约学生8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7;暂未签约学生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1。就业率为95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毕业生人数全体毕业生历史学博物馆学二、就业情况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尽管有第一届非师范专业学生,但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在教育系统工作。
1
就业人数997128
就业率951。959933
待就业率494167
1047430
f历史文化学院2006届毕业生行业流向图
121354
录取研究生待就业企业其他教学单位
75
其他事业单位高校
从就业地区流向见以下图上看,我院毕业生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陕西、广东、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参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47人来自西北五省,主动要求到西部省区就业的有28人,占来自西部五省区学生的60。历史文化学院2006届毕业生地区流向表省市自治区陕西广东河北河南浙江新疆山东山西福建重庆就业人数2319166232221省市自治区四川湖北北京云南上海贵州海南天津甘肃就业人数151251132
2
f第二部分:具体工作做法2006年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国家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学生签约情况,认真贯彻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展开了较为细化的融就业指导、服务、教育、管理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就业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结合200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专门召开院务会议,由主抓学生工作的丁虹书记通报就业进展,分析未就业学生原因,拟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根据学院就业领导小组的具体分工安排,层层落实。学院院长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多次强调就业工作对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要求把就业工作当作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