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kW以上的发电机
110kV变压器110kV母线
表12
短路类型
780756580
不同范围能发生短路故障几率
发生几率
三相短路
5
二相短路
4
二相短路接地
8
单相短路
83
表13110kV线路上各种类型短路故障几率
从表13中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单相短路几率占压倒性多数,国外的运行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三相短路的几率是很小的,但这并不说明三相短路无关紧要,相反对三相短路应该加以重视,因为三相短路的情况最严重,有时为了最后论断电力系统在短路情况下工作的可能性,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研究三相短路之所以重要,还由于我们在分析计算不对称短路时,往往把不对称短路看成某种假定的三相短路来处理。
12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早在1982年8月,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便开始了火电站设备早期故障检测的工作,经过此后10多年的努力,在电站性能监测和诊断方面,EPRI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美国西屋公司也在1976年开始了电站在线计算机诊断工作,并在1980年投入了一个小型的电机诊断系统,1981年进行电站人工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1984年应用于现场到1990年己发展成为大型电站在线监测诊断系统AID即汽轮发电机组智能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落后于国外至少2030年的历史,基本上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而发展起来的。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从1979年至1990年大约用了10年时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认识设备诊断技术的重要性,设备诊断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十分活跃,这个阶段以快速傅里叶变换、谱分析、信号处理等技术为基础,以设备状态监测为技术目标。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从1991年开始至90年代末以我国工业的建设迅速发展为背景,以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为前提,出现了诊断技术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个阶段以故障分类、模式识别、智能化专家系统及其计算故障树计算、模糊逻辑计算、神经网络计算、基因计算等为基础,全方位开展了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从理论和生产应用上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故障诊断理论,研制出了可与国际接轨的大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传统型的研究是在建立被诊断系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故障时系统结构和参数变化,导致系统潮流的变化,进而根据潮流计算的变化判断出故障,多用传统的数学方法,采用单一的集中求解,因系统规模、复杂程度和不确定因素等的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