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由此段答辩看来,不论是李健吾还是卞之琳本人,都认为此诗在抒情之外,还蕴含着某种哲思:或是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或是李健吾所说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而已。除了把它作为一首哲理诗,很多人更喜欢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诗中美丽的画面,朦胧的意境,让人感觉它实在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让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
2
f描写她如何成为别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别人“梦”中的装饰。不写她的外貌,而写由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张力,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由此可见出景色之美。但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关注的竟不是那让桥上人痴迷的风景,而是这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答案自然是“你”。因为此刻,桥上人已成为楼上人眼中最美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深夜无眠,月光如洗,当窗望月,由自己窗前之景联想到对方窗前之景,由月色的美联想到“你”的美。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那个被装饰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恋表现得多么热烈,若此时回过头去再看上一节里提到的那一“看”,便能更觉出那质朴无华的一“看”实在是让人遐思无尽啊!卞之琳谈《断章》的时候曾说过,“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