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索
重庆七中高2011级数学备课组执笔人:陶云今年七中收生1300人成绩跨度从700分至300分,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班级从重点班、宏志班、区县班到平行班、足球班共23个班,班级结构复杂,特别是平行班从300分到680多分,因此造成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数学较为困难的局面。本备课组共有11位教师,其中五位班主任均上两个班的数学,其余五位上两个班,一位上三个班,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尽管如此,我们本学期前六周做了较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下面就高一初高中衔接作简单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1教材内容方面:①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较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的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②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下降,且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③部分教学内容已由原来的初中讲授移到高中讲授如常用对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法,而高中一些教师对调整后的大纲要求认识不够,而对编在附录内的内容认为初中讲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教材,给学生后继过程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初高中衔接,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更不是买一本“衔接教程”,利用暑假提前上课,或让学生自学就当已经衔接过了.初高中衔接,是一个严肃、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整理出一份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的需要衔接设想,供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教师参考.下面列出初高中教材的对比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知识点具体衔接内容与要求常用乘法公式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三与因式分解方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十字相法乘法、简单的分组分解法,高次多项式分解竖式除法分类讨论含字母的绝对值,分段解题与参数讨论,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根式的概念与运用,根式的化简与二次根式运算代数式运算与分子母有理化,多项式的除法竖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变形简单的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