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的智慧构建智慧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近十年。新课改下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高智能”的创造性活动,是用教育的智慧构建智慧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如何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等。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属和落脚点,新课改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笔者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实行开放式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可见我们应该打破“师道尊严”,克服教师充当“指挥官、教导官”的形式,少一些“教师本位”,多一些“学生本位”,让学生享受课堂主体的快乐。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历史变成有趣的历史、现实的历史。课堂要真正开放,让学生切实进行探究,寻求知识的产生过程,获得知识必须切身感受。如我在处理“活字印刷术”这一知识点时,我和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块硬泥板,同时在上面刻字,我故意刻错了几个字,向学生请教怎么办,有学生建议扔掉重刻,有同学建议把刻错的字挖去,新
f刻一个补上去。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如果我刻错很多依然用这种方法,这种替补的字就成了活字,这种这种印刷方法就是活字印刷术,然后让学生总结活字印刷术相较雕版印刷术的进步性,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根据实际,恰当处理和使用教材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凭借。新课改要求教师不要死教书,更不要教“死书”,要赋予教材以生命;教师不应只当教书匠,更应做科研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紧扣教材,而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合理地调整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澳门的回归》,单纯的课本内容,10分钟足以解决,但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过程和原因,以及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原因等课本根本没提及,这就要求教师挖掘课本以外的内容,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课堂才能丰满起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才能体会到国力强大的作用,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