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科学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仅决定学习的内容,而且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不平衡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样,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会想尽办法努力消除这种不和谐的感觉,使认知重新平衡。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关注的都是马铃薯本身的大小影响了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渐渐地达成了“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马铃薯的沉浮”的共识。当老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都浮起来了;把马铃薯都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却都沉了,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到了水的问题上,指出:因为两个水槽的水不一样。接着老师再紧追着问:“你怎么知道?”从而引发探究问题。3、创设游戏、魔术情境。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而创设游戏情境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满足学生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玩一个“用注射器做的空气枪”的游戏,学生玩后引发出一个个问题:“空气枪里子弹为什么会射出去的”“空气枪是怎么制作的”“空气枪里的子弹能不能射得更远些”……、、通过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游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能维持这样的学习动机进入更深入的探究活动。4、创设多角度情境。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思维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断探索,教学中应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f曾看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办法取出量筒中的物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联系已有的经验,成功使物体浮出水面;然后让学生推测一些物体的沉浮,学生实验后推测认为物体的沉浮和大小、轻重有关,而接着学生又否定了自己的假设,陷入茫然之中。此时教师又借助于乒乓球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将三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出现三种不一样的情况,一个沉水底,一个浮在水面,一个则悬浮在水中,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进一步完善假说,最终能形成比较合理的阐述。二、创设情境,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