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金牌翻译打工妹到金牌翻译
打工妹想当翻译王旭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王旭辍学到一个建筑工地当了一名给师傅拎沙浆递砖头的小工。一天,王旭所在的建筑工地来了一群老外。随行的一位女翻译用流利的俄语向老外们介绍着什么,她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精明干练、温柔文雅的风度,让王旭看呆了。从此以后,王旭难以把那个女翻译的身影从脑海中抹去。她想,俄语不就是一门语言吗?既然别人能学会,自己怎么会学不会呢?于是,她悄悄托人从省城捎来俄语课本、词典和磁带,开始自学俄语。白天,她在工地上干活儿晚上,她用冷水洗把脸,泡一壶浓茶,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夜里3点左右。对于像王旭这样没有外语基础的人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记单词和发音,而俄语中的弹舌元音又非常难练。为了增强记忆,王旭在家里到处贴满了单词,吃饭、洗脸的时候都要念上几遍在工地上,她一边送沙泥浆递砖头,一边不停地练弹舌元音。工友们看她嘴里发出古怪的声音,便议论纷纷:“这丫头是不是着魔啦?”终于有一天,王旭随身携带的《标准俄语900句》被一个工友发现了。有人讥讽她:“丫头,把老毛子的话说两句我们听听!”有个工友嘲笑她说:“你要是能当翻译,我就能当大学教授!”而她的朋友则劝她:“听人家说招翻译都要大学毕业,你就算学成了,没单位肯要你,不也白学了?”这些议论,让王旭不知哭了多少回,她不禁问自己:一个打工妹想改变命运,真的这么难吗?从小工到“野翻译从小工到野翻译”野翻译坚持自学一年后,王旭终于背下了不少俄语单词。虽然词汇量够大,但她无法将它们连缀成句。俄语的语法十分复杂,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根本无法自己去理解掌握。于是,她决定去参加正规的培训班。王旭一打听,参加牡丹江市的俄语培训班要交2000多元学费。她咬咬牙,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1600元钱,又找工友借了500元,凑齐了学费。她辞去工作,来到了牡丹江市。王旭是培训班里最用功的学生。看到她学习如此用功,有位老师告诉她:“其实在培训班只能掌握必要的语法基础,要达到汉俄互译,还得跟俄罗斯人多交流。”王旭把这句话记在心上。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去大街小巷转悠,看到俄罗斯商人就上前搭讪,帮买卖双方谈价。开始,她的举动总是把人家吓一跳,当弄清楚她这样做是为了学好外语后,别人也很乐意接受她这个“免费翻译”的帮助。有一次,王旭在一家商场看到十几个俄罗斯人在购买商品,随团翻译被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