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第二稿)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为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郑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郑州市“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卫生事业主要成就
1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
2006~2009年全市卫生总投入14408亿元,其中:医疗机构11826亿元,公共卫生机构2582亿元;全市卫生事业投入234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264亿元;完成了市一院、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市骨科医院新建病房楼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楼,以及市二院整体搬迁项目的建设工作,市七院、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2009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37家,其中医院162家;病床42971张,比2005年增长4668(2005年病床29295张);卫生人员57633人,增长2466%(2005年卫生人员462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004人。2009年平均千人口执业医师211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44人,千人口拥有病床571张。
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显著提高。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紧急医疗救援和卫生监督应急专业体系,制定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大型演练,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圆满完成“问
f题奶粉”筛查救治、四川抗震救灾、奥运保障、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卫生应急工作任务。启动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网络,提高了应对传染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传染病病例平均漏报率低于2。有力推进急救服务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地区延伸,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指挥有力、高效快捷、功能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任务,麻疹、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整体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深化“一个机制、三大体系”的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成效显著,使我市艾滋病疫情维持在低流行态势。地方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5。以社区为平台,开展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试点。健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