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说起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脱口而出,但是却不理解其内涵,因此在解读诗歌的艺术手法时仍有欠缺。仅停留在表层,也是学生对古诗鉴赏兴趣不高。基于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对本课做出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力求使学生对李白诗歌的风格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加以引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音声求气,增加对李白“诗仙”的内涵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理解“诗仙”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以及理想追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堑变通途”,了解中国快速发展的公路网和铁路网,感受“厉害了,我的国”的真正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李白“诗仙”的内涵。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反复诵读《蜀道难》,在诵读过程中,将阅读感触和疑问,圈点勾画,写好批注。老师收集整理批注,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正式授课前的课间,在大屏幕上播放《蜀道难》的配乐诗朗诵,滚动播放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PPT展示唐代孟《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资,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二)师生互动问题:读了上面的小短文,大家应该知道了李白“诗仙”之称的由来。那大家思考一下,你的印象中“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一下《蜀道难》,看看究竟是何原因让《蜀道难》成就了李白“诗仙”之美名?
f二、课文讲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