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等重要岗位的青年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中选拔团的干部,并落实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团干部的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团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3、稳步发展团员。坚持标准和质量,积极做好团员发展工作,注重在经营、生产、研发、管理等一线岗位的青年中发展团员。加强团员日常管理和组织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文明和业务技能,帮助团员青年在生产实践中成长成才。在团员青年中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做好推荐优秀青年入党工作。4、培育工作载体。着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本质功能,创造性地寻找共青团工作切入点。开展思想性活动,引导青年树立爱党爱国爱岗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养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开展技能性活动,引导青年提升职业文明和岗位技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开展娱乐性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团结和谐组织氛围,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开展服务性活动,深化志愿服务、扶贫助困等工作,树立青年和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注重把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将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纳入单位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资源保障制度,为团的工作经费、阵地建
f设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立健全人才举荐制度,开展好“推优入党”工作,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或人才进入单位经营管理人才梯队。建立团的基础管理、民主议事、定期换届等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团的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阶段重点在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中,根据其青年分布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突出重点、逐级深化的原则,确定当前两类工作重点。一是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加快建立团组织,使团建跟上党建步伐。二是抓紧青年从业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是规模(限额)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是在校学员规模较大(一般在100人以上)、且办学条件和时间稳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青年大量聚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规模较大的青年社团等。四、阶段目标到年底,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率力争达到60%以上,青年从业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