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烹调,使新教材更美味
谈农村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在一片争议声中,新教材还是以它特有的姿态挺立在广大教师面前。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在一片浮躁中,以自己的视角静观新教材的优与劣,带着一种呵护的心情,再次整理新教材在适应农村学校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期达到更完美的境界。一、适当取舍,解决新教材之城市化现象。虽然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尽可能地选择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其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和出版发行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某些学习材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教材中的“城市化倾向”为越来越多教师所关注。对于农村儿童而言,教材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来越远。例如“11~20各数的认识”中的单元主题图,对城市的孩子可能比较适合,但对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则显得相当陌生;《表内乘法》和《平移旋转》这两个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个游乐园的场景,《万以内数的认识》,呈现的是体育馆的场景。学生对这样的场景不熟悉。面对这样的素材,作为教师如何作出回应?(一)、大胆改造。即调整题材,使其“农村化”。对于一些确实不适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系统的教学情境,我们就大胆地舍弃,改造、创新,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打破教材的“权威”和“神圣”观念,对教材作适当的本土化改造,使之具保持其超前性和全面性,又具有更多的地方性和个性。如《表内乘法》可以一首七言古诗引入,同样能起到激趣作用。(二)、积极顺应。即丰富学生的相关经验储备,使其同样能轻松地面对城市题材。教材的城市化倾向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我们不必迁就于儿童,通过呈现儿童当下生活的现实场景以迎合他们的学习”,“教育应该具有超前性,能够借助学习引领儿童走进一个未来的、可能的崭新世界”。如果只关注学生的当下生活世界,这样教出来的知识就缺乏动感和活力,毕竟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有着不同的逻辑体系。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使用、巧妙使用插图和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理解
1
f内容。直观教具(如多媒体、幻灯、挂图、照片等)是实物与概念之间的最好中介材料。教师平时要多做有心人,多注意搜集;课前要多做准备;课中要充分使用、反复使用,多指导学生开展观察、认识、讨论、想象活动。当然,两种努力均以准确把握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