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中国古代女子缠足
内容提要妇女缠足是中国被西方人嘲笑的三大习俗之一,也是我国长期存在过的一种陋俗。总所周知,缠足让中国的妇女受尽折磨。然而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陋俗却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持续近千年之久,民国后才被逐渐被废止。本文从缠足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剖析其盛行的根源及从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关键词妇女缠足根源地位
“三寸金莲”曾是我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要拥有“三寸金莲”,则需要缠足。缠足又称裹脚,即在女子约5到8岁时,用布条,紧紧地缠在女童的足上,把足背和4指向下屈至足心,女童长大后双足因肌肉挤压,指甲软化,嵌入肌肉,肌骨变形成弓状,腿部不能正常发育,瘦削如棍,脚长以3寸为佳,因此称为“三寸金莲”。这种陋习让多少女童因受不住痛苦而死去,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摧残。一直以来,围绕妇女应缠足还是放足的斗争一波三折,使人们对其发生的动因产生了深深的思索。
一、缠足的起源
缠足始于何时,正史并没有记载,但一些文献资料却有记录。一般认为缠足最早开始于南唐,根据元陶宗仪撰的《辍耕录》引《道山新闻》称,南唐后主李煜有一嫔妃名为娘,纤丽善舞。李后主命人作金莲,然后叫娘用布将足缠绕,在莲中跳舞,令人耳目一新。她为稳固受宠的地位,便用帛紧缠双足,久而久之,
1
f就把脚裹成了“金莲”1。正是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影响到国人,这种风尚越来越流行。至此,女子都以缠足为美,并把“三寸金莲”作为一种审美标准。
二、缠足的发展
宋朝缠足之风盛行。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所作的《菩萨蛮》是第一首专咏缠足的词,由此可看出当时的确出现缠足风俗。但北宋时并不普遍,主要出现在一些上流社会家里。到了南宋,女子缠足已比较多见,“小脚”成为妇女的通称2。但宋朝时只是把脚裹得“纤直”而不弓弯,称为“快上马”。元朝本是一个马上得天下的朝代,缠足会影响她们的活动,本应该不缠足。但他们入主中原后,不仅不反对,反而还支持缠足。因此,缠足之风继续盛行,而且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在元末甚至还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明朝时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当时,对缠足有了一定的要求,不再只是纤小了,还要缩至约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大家都以脚大为耻,脚小为荣。这一时期,妇女缠足与否,缠得效果如何,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甚至还会影响到女子个人的终身大事。想要嫁得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