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中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犹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
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Distributio
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等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理论,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它们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均获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美国几十年的经济繁荣期即与该国重视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社会生产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水平是分不开的。
2.国内研究动态我国最早比较全面的有系统的物流研究是王之泰1995编著的《现代物流学》,该书从物流的发展、概念、仓储、运输、装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前,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关系放在一起研究的有张铎(2001)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梅绍祖(2001)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研究重点在物流对解决电子商务的配送瓶颈的作用,而讨论电子商务技术和背景对物流管理的变革和影响较少。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物流企业总体水平较低、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运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等,导致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间长,配送渠道不畅,根本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快速、准确、低成本的要求,从而严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没有一个有效地、合理的、畅通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发挥,电子商务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现具有如下特点:⑴多功能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