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程测量”项目
理论知识考试大纲和要求见附件三。操作技能竞赛分为水准仪和全站仪两个分项进行,具体内容如下:(1)水准测量每组(名)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指定的一条由1个已知高程点和3个待定点构成的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并现场进行内业计算。要求中职学生组、教师选手测四等水准,高职学生组选手测三等水准。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各参赛队按竞赛报名表中的顺序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竞赛过程中不得变更)。每组4名参赛选手每人分别完成一个测段(即两个点之间的路线)的观测和记录(一人观测另一人记录),每组的其中2名参赛选手分别独立完成闭合水准计算,观测顺序及要求为1测段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2测段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3测段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4测段由本组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由3号和4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完成后交1号选手核对。教师选手独立完成全部观测、记录、计算。①根据国家规范,结合本次竞赛实际,三、四等水准的观测和计算限差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
项目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离较差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黑红面读数较差mm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闭合路线闭合差mm
f三等四等
≤75≤100
≤30≤50
≤60≤100
≥03≥02
≤20≤30
≤30≤50
≤12L≤20L
②三、四等水准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薄中;③三等水准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进行,按两次仪器高法测量,两次仪器高之差不小于10cm,测站检核所测两次高差限差≤±3mm;四等水准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采用单程观测;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每测段必须偶数站;④高差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必须填写。⑤待测点高程值限差≤±10mm。(2)导线测量、放样、坐标测量①导线测量执行规范:参照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导线形式:中、高职学生组为一个已知点A和已知方向AB及三个未知点1、2、3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教师为一个已知点A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