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港二口镇中学文亚军一提到辍学,人们就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经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但为什么许多农村初中的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事实上,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主要原因是厌学。那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呢?一、“以学生为主体”还停留在口号阶段。“一切为了学生,学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但现实的中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们的呢?我们以学生灌输、管教、批评、指导,而教师成了神圣的说教者、指导者,有着绝对的权威。说谓教育就是教学生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强制。学校说什么说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稍有非议,他的处境可想而知。课内我们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的讲解,反复读背、一张接一张的习题学生面对这些难以让他们产生愉悦感觉、活跃他们思维的教学活动失去了胃口。看看课堂上有多少学生在老师的全力讲解中打着瞌睡,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有多厌学。课外,教师们与学生的违纪行为斗智斗勇。如果个别学生很不听话,他就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变相体罚甚至是打骂。违纪学生这时的人格尊严无从谈起,而一个丧失了尊严的人心态是难以平衡的,逆反心理由此而形成。于是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二、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麻木。进入初中以后,一个学生要面对的是七大主科(初二还有八科),而每一科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但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仪器又是如此的匮乏,甚至连录音机都难得有几台好的。有幻灯机却没有幻灯片。一期下来,很难开一次学生分组实验,尽管试验报告上填写得满满的。学校图书室一般也无专职的人管理,学生难得借到几本书,学校怕丢失,影响藏书册数达标。而艺体课这类学生较喜欢的科目又难得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甚至在考前不顾学生感受而上其他所谓主科。
不要过多的怪我们的教师,农村初中的教师一般正课加早晚自习一周有二十节课左右。除去备课、改作业还有政治学习记录、业务学习记录、作业批改记录、教学后记、后进生转化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教师的口与手闲着的时候少。设想每一堂课如果要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兴趣,实现互动、研究、探索,不花点心思备课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重负下,教师们整天像只陀螺在转,怎么会有时间精心准备呢?带着一脸的疲惫走进课堂又哪有激情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焰。三、学生身心在考前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