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共23章: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21章)、职业道德(2223章)
第一章审计概述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一)审计定义:指CPA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预期使用者:管理层和公众
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指公众
(二)理解要点1审计的用户(为了谁?):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AC),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即合理保证)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为了什么?):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C)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保证程度(能够到什么程度?):应当合理保证,不能绝对保证。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审计存在固有限制,不能绝对保证。4独立性和专业性(凭什么?):是审计的基础,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CPA来执行,CPA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既应当独立于A和C5审计报告(提交什么?):就是CPA把审计结果传递给有关财务报表使用者。【例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业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审计定义2016年)A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后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产品)B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则该项业务不属于审计业务D执行审计业务获取的审计证据大多数是结论性而非说服性的(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
【考点二】保证程度(一)CPA的专业服务划分
f其中,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均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可能是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也可能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均不需要提供保证。
(二)财务报表审计是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1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下,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2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CPA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
3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CPA应当在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形成结论。
【提示】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4检查风险:CPA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从而确保审计风险处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