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
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2教学重点难点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
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3教学用具
1多媒体投影仪与课堂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这就是离别。当然是暂时的离别。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f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
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