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介负面报道的反思媒介的负面功能
一、令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引人深思的系列案件2021年3月至5月之间,各地校园凶杀案接连发生,相关报道占据了各家媒体的重要版面,呈现在公众面前: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发生凶杀事件,凶徒杀害了8个孩子,重伤5个孩子;4月12日,广西合浦某小学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5月12日,陕西省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11名学生受伤。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那么多无辜的幼小生命惨遭暴徒的无情伤害,引起举国上下的震惊和关注,也引来了各个媒体的充分重视。自3月23日的福建南平校园凶案起至同年5月,总共发生了六起校园凶杀案。各个媒体的大量采访和报道始终伴随着这一些列事件,而这些负面新闻报道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成为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从首个案件起,媒体便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详实的报道,然后类似的案件接连发生,媒介报道也随之跟进,使校园凶案成为当时不可回避的热门话题。然而,也正是这种在短时间内群涌而至、高度关注的校园凶案报道,使得“媒体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后面的犯罪行为的发生”等言论喧嚣一时。也就是说众多媒体对校园凶案的高度关注,使这类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凸显,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进而影响到那些原本有着报复社会心理的潜在作案者,使其认识到这种极端途径可制造“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的爆炸性效果,于是进行模仿和复制,以此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简而言之,即媒体的传播和报道诱发了连锁反应,启发了校园凶杀案的持续发生。在此,之所以要旧事再提,且因看到当下社会中对一些不端现象的跟风行为,
f唏嘘悲愤之余,不禁对这些事件中媒体的作用进行反思和反省。就此,笔者以校园凶案为例,试图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探讨:为何会发生这一系列校园凶案?媒体报道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传播悖论:对不正常现象的传播引发更多不正常现象的出现传播学培养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使得人们在心目中产生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