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摘录)
一、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海洋活市、工贸富市、科教兴市、法制治市”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科技型经济特区的需要,满足粤东及闽粤赣等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为目标。要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人才管理体制,全方位开发人才资源,着力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具备现代经济管理技能的管理人才队伍,高度重视培养、引进“精技术、善管理、懂外语”的综合型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营造优越的社会氛围,培育和发展人才交流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2、总体目标
“九五”时期至2010年,汕头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1)、人才总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结构逐步优化。2000年,
f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70200人,平均年递增82左右。人才与劳动力的比例达到1149,人才与人口的比例达到19。在人才总量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14600人,中级职称人员68200人,初级职称人员141500人。高、中、初的比例从1996年的163261提高到2000年的14797。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59400人,平均年递增77%左右。人才占劳动力的比例达到127,人才与人口的比例达到15。在人才总量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43200人,中级职称人员278200人,初级职称人员378900人。高、中、初比例164877,每万人口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02人。
(2)、调整优化三大产业和区域人才资源结构,发挥人才资源的整体效能。到2000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人才所占比重从1996年的1、427、563调整为16、41、574。平衡人才的区域布局,鼓励人才向区、县(市)、乡镇、街道、企业流动,提高各区、县(市)、海岛、山区的人才密度。经济特区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人才流动、短期工作、智力输出等途径,为全市及周边地区培养输送人才。
(3)、建立新型的人才开发管理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00年,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公务员培训体系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人数要达到当年总数的60。到2010年,整体人才队伍中大学学历以上人员比重由1996
f年的49提高到10以上,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学历要普遍达到中专以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