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择这类土壤。r
二.粘重土tr
黏重的土壤通气性差,如果平栽或小垄栽培,会因排水不良造成后期烂薯。另外,土壤黏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状不规则。因此,马铃薯种在黏重的土壤中,最好高垄栽培,避免因排水不畅而烂薯。在管理上,掌握墒情中耕除草和培土非常重要,避免土壤板结变硬而引起田间管理不方便,尤其是培土困难使块茎外露而影响品质。在黏重的土壤上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很低。不过,这类土壤因其保水保肥能力强,只要排水通畅往往能获得高产。r
三.沙土r
沙性大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最差,种植是应注意保水、保肥,特别应注意增施肥料,适当深耕,采取平作培土而不宜浅播垄栽。若垄作,当雨水稍大时,易把垄上的沙土冲走,使匍匐茎和块茎暴露,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难和影响块茎的商品性。但是在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品质好,并易于收获。r
四.土壤的酸碱性r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ph值在4870的范围内生长都较正常,但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5055之间。当土壤ph值小于48,接近强酸性时,马铃薯植株叶色变淡,生长不正常早衰,减产;当土壤ph值大于70时,碱性过大,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多数品种在ph值5565之间的土壤上种植,块茎淀粉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在78以上时,不适宜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有的品种黑不能正常出苗。r
另外,在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因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受到损害而容易发生疮痂病。因此,在此类土壤中种植马铃薯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r
  水肥r
一、水分r
马铃薯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生长过程种的需水敏感期是现蕾期也即薯块形成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这时一旦缺水,会影响植株发育及块茎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时期内块茎膨大最快,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妨碍养分向块茎输送。r
一般每亩生产2000千克块茎,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使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及田间管理、植株的品种等有很大的关系。需水量的大小有很多因素决定。例如,植株茂密比稀疏耗水量少,空气湿度高、风速慢或太阳辐射强度小时,需水量少。另外,马铃薯植株所需营养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