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强聒uā卤莽mǎ
见恕shù辟邪pì....B.拒谏qiā
汹汹xiō
盘庚ē
膏泽āo....C.不恤xù怨谤bà
利弊bì会晤wù....D.胥怨xù儒生rú挑衅xì
怨诽fěi....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游处相好..2虽欲强聒..3冀君实.4人习于苟且..5故略上报.6不任区区向往..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通,释为:2于反复不宜卤莽通,释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1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古义:今义:.2故今具道所以..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5翻译下列句子。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2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6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是朝人名,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之一;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的是。2本文选自《》,作者的主张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一读课文第一至三段,做题。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2胥怨者民也..3名实已明..4以膏泽斯民..古义:古义:今义:今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9.文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
f10.作者在文中指出了朝廷官员怎样的现状?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变法的坚定信心?11.作者举盘庚迁都的事例有什么用意?12.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对司马光的指责持什么态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徙木偾表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注释】偾fè
表:放倒标帜。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2来谒吴起.3予谓鞅本魏人.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邑中曰,辄予金令于有一人徙之..AB其受之天也,贤于送鲍浩然之材人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