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1、心理教育老年心衰病人由于病情反复迁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早期易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病情进展、反复则转入抑郁状态,甚至疑病状态,睡眠障碍等,护士与患者交谈时应用诚恳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采用说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心理教育。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治疗,保持心情愉快,心衰是可以得到缓解和长期控制的,同样可以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并可通过培养一些情趣,如听音乐、种花草等,达到松弛心情,抑制原有心理障碍的目的。2注意避免引起老年心衰的诱发因素由于多种多样的因素都可能诱发老人心衰,其中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劳累过呼吸道感染、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呼吸道感染,因此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度、饮酒、饱餐等(尤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饮酒、饱餐等(尤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酗酒、防暴饮暴食、改掉暴躁脾气等,都有利于防止心衰的发生。3合理的运动和休息老年心衰早期即可出现活动后疲劳无力、气急、心慌,有些患者往往认为心衰就应“多卧床、少活动”,致使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老年心衰病人进行一些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阻止心衰症状的发展,亦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病情稳定、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可采取走步、打太极等多种运动形式,其中走步是心衰病人较好的运动形式之一,可有效改善有氧活动的能力。走步在室内外都可以进行,开始先慢步行走,速度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一般每次活动20~40分钟,心功能较差的可采用间歇锻炼的方法,如上下午各20分钟,每周3~5天,以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次数,每次锻炼以自觉稍累或有些气促即可;心功能Ⅳ级的病人,一般不能作全身性运动,可轮流作单肢体的运动,既可增加骨骼的血流,对全身血流动力学负荷的影响也不大;对于重度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为配合治疗,一般心衰病人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4饮食教育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宜食用汤粥类,少食多餐,晚餐宜少食,防止夜间心脏病发作。控制钠盐,一般每天5g以下,中度心衰每天3~25g以下,病情重者每天不超过1g,某些腌熏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