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历法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
f指11点至13点。()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26.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27.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28.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29.古人把农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30.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四)政区与官职3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3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3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3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3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36.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37.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38.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4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五)节日与习俗41.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4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4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4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4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