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点浅见
俞强zytz515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实施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进而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关注了对人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对人情感的开发;关注了对人能力的培养,漠视了人的体验;关注了对人身体素质的开发,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生命教育的实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并列提出,反映出新课程改革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对人的和谐发展的关注,对生命的价值取向的关注。
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在语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应该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让人的生命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彰显。
一、找准切入口,将根植于教材文本之中的生命意识挖掘出来找准切入口,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许多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口,从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