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20082009上学期六(1)班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形成良好的心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当今时代,人们的心理如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心理健康的问题。2、揭示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二、讲解内容1、何为健康?健康是身体与心灵的一种和谐的平衡状态。只有身体与心灵同时健康,才能称为一个健康的人,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牙齿清洁;头发有光泽;走路感觉轻松。2、如何形成健康性格?首先认真面对人生,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始终会面对现实,不
f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办事果断理智,不随波逐流,同时也善于听取合理意见。必要时,能够当机立断并勇于承担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对人宽容,不断学习和培养情趣。其次要学会宣泄和疏导。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宣泄。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助出出好主意。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的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此外,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它会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自以为是,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最后,要善待失意。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驶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失意,犹如逆境,而逆境是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善待失意就能战身胜失意。三、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四、小结。望同学们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更加快乐成长。
2008、10
fr